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分类提升强根基 党群同心绘新景

——辽宁辽阳市以高质量党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年10月23日08:55    来源:农民日报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辣白菜卷五花肉、风味大酱汤等地道美食,热情奔放的民歌舞蹈,古朴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在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祁家镇朝光村,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来,近距离感受朝鲜族文化。作为辽阳市最大的朝鲜族聚居村,朝光村近年来坚持“围绕文旅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的发展模式,建设集餐饮、休闲、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民俗风情特色乡村,成功解锁村集体和群众的“致富密码”。

朝光村的振兴实践,是辽阳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辽阳市聚焦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行动,将村党组织划分为先进、提升、强基3类,通过“扩先、提中、治软”举措,不断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精准画像,分类管理

辽阳市是东北地区建置最早的城市之一,2015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20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5年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取得的这些荣誉,既对高水平治理带来新挑战,更对高质量党建提出新期盼。”辽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掌握基层实际情况,2022年以来,辽阳市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重点内容,以每年为一个周期,采取实地观摩、个别谈话、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全市529个村党组织逐个摸底,深度掌握每个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特色做法、短板弱项,确保覆盖到位、画像精准。

经过多年调研,辽阳市梳理归纳出“组织力弱、人才匮乏”“产业粗放、增收乏力”“管理有余、自治不足”3个制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个别村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不强,抓党建促发展的招法不多;党员队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不高问题,乡村能人回引难;乡村产业经营方式简单、发展质量不高,缺乏促进产业融合的平台和机制,有的村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品牌,有的村集体经济缺乏产业项目支撑,主要依赖资源租赁,难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部分基层干部过于依赖行政命令,忽视村民主体地位和参与意愿;个别村在“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中,不严格、不规范;部分行政村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完善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应用系统,难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治理问题进行精准分析和预测,影响了治理效率,制约了决策的科学性。

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发力突破。在调研的基础上,辽阳市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红星行动”,按照“红星领航”“红星聚力”“红星筑基”“红星赋能”4个子科目21项指标,将村党组织划分为先进类党组织106个、提升类党组织317个、强基类党组织106个。同时,秉持“抓两头、带中间”原则,鼓励先进类村级党组织结合村情实际,抓特色、创品牌,积极谋划党建“示范带”、红色“风景线”结构布局;加强提升类村级党组织党建指导,瞄准薄弱环节,完善工作举措,实时跟踪提升进展;对强基类村级党组织进行约谈提示,建立负面清单,制定提升方案,督促补齐短板弱项。

强基固本,晋位升级

辽阳县八会镇华严寺村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这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山村,在过去的1300多年里走出了1000多名状元、举人、秀才,以及博士、硕士等高校毕业生。虽然文化氛围浓厚,但由于地处偏远,华严寺村过去集体经济发展受限,村民收入较低。随着村“两委”干部年龄老化,该村党总支组织力逐渐弱化,还一度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在2020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38岁、拥有大专学历的武秀萍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村“两委”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市、县、镇三级干部的“一对一”联系指导下,华严寺村“两委”从党总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起,提升组织力和凝聚力,同时逐步打造“红状元”党建品牌,赋能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近两年,华严寺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巍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叶薇成功为村里招商引资,引入600余万元的状元小镇文旅项目。

2025年,华严寺村已逐渐形成了以“状元小镇+早春花海+千古演绎+萌宠乐园”为主题的风光游览景区,不仅确保了集体经济收益,更为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另外,依托华严寺、状元松、状元峰等自然人文风光对周边市民的吸引力,华严寺村引导村民打造榛子、南果梨等采摘园,推进红线椒种植销售一体化,为村民增收致富。

在推进分类提升行动的过程中,辽阳市坚持从村党组织建设、干部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待遇保障等方面系统发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

“红星领航”,锻造坚强堡垒——

强化理论武装工程,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主题宣讲、网络教学等形式,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挖掘基层党建特色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县(市、区)、乡镇(街道)分级建立“一对一”联系指导制度,依托市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包县区、组工干部包乡镇(街道)工作机制,成立50个指导组,对全市强基类党组织进行重点指导。

“红星聚力”,激活中坚力量——

持续改善村“两委”班子结构,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成立辽宁省首家市级乡村振兴学院,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走村观摩、交流互动,经常性开展“擂台比武”,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每个行政村至少储备3名后备力量,并安排其领办1件实事或1个带富项目。截至目前,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909名,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平均年龄较现任大幅下降;大专以上学历较现任占比稳步提升。

推进人才下乡,组建覆盖优势产业的11类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完成70个科技小院建设,引进、示范、推广各类新品种40个、新技术30项,深入基层现场指导60余次。2021年9月以来,省、市、县陆续选派716名机关单位骨干力量充实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累计引进或培育产业项目90个,争取产业项目发展落地资金3573.5万元;引进合作企业51个,投资落地6389万元,化解村集体债务1031.9万元;化解村内矛盾纠纷2749起。

“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我打心底里感激辽阳石化的帮扶。”近日,在辽阳县下达河乡大西沟村,村民郝春辉激动地表示,今年他承包的3栋葡萄暖棚喜获丰收,预计年收入可超10万元。

大西沟村坐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辽宁千山脚下,毗邻汤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前,村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基础设施落后,村委会在四面漏风的破旧土坯房里办公。

2015年以来,辽阳石化公司先后派出钟福斌、于金海两任驻村第一书记,投入精准帮扶资金700余万元,帮助大西沟村建设42个温室大棚、5个鱼塘,种植水果和有机蔬菜,养殖林蛙、蟾蜍、鱼类等,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了省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蝶变。2024年,大西沟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余万元。

“红星筑基”,夯实基础支撑——

优化阵地功能,采取市级财政资金、党费奖补等方式,鼓励基层加大场所建设力度,将村级活动场所建成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村民议事、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综合党群服务中心,2021年以来共投入奖补资金582万元,用于117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建、改扩建或修缮。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补充的稳定的村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村干部基本报酬和办公经费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低于全省上年度平均水平。

通过开展分类提升行动,辽阳市精准发力“施治”,带动全市农村基层党建水平全面提升,目前辽阳市68个强基类村党组织已实现晋位升级,部分提升类村党组织也在有序开展晋位升级。

转化提升,共富同行

坚持“红星领航”“红星聚力”“红星筑基”,目的是“红星赋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

“人参谷每天都有新变化,在这里摆摊收入可观,还能照顾孩子,节奏也没有大城市快。”近日,辽阳市弓长岭区安平乡姑嫂城村的人参谷森林公园到了旅游旺季,“90后”摊主刘雨佳忙得不亦乐乎。

2020年,刘雨佳嫁到姑嫂城村,后与丈夫在大连定居。2024年,刘雨佳辞掉工作,专职照顾小孩。听闻村里的人参谷森林公园在招募摊主,她果断报名,到公园内销售饮料、零食和特色农产品等。如今她通过摆摊,每年可获收入7万至8万元。

姑嫂城村党支部书记张晓光介绍,近年来,姑嫂城村依托村内冷热地公园、人参谷森林公园2个AAA级旅游景区,以及工人雷锋红色文化、姑嫂城历史文化等资源,发挥党员致富骨干模范带头作用和跨村产业联合党委统筹协调作用,先后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慢城游乐园、丛林越野、长隆雪道冰雪主题乐园、人参谷登山步道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2024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0余万元。

近年来,辽阳市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组建党员共富责任区,以党员致富骨干为主体进行“党群结对帮带”,形成果蔬种植、农产品初加工等各具产业特色的共富责任区1564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新增101个、增幅86.3%,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整合资源,对接市场,发展集体经济。以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为抓手,推动地域相邻、产业趋同的村党组织建立跨村产业联合党委41个,覆盖269个村。

辽阳市还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红绿蓝”工程,以“党建红”“产业绿”“科技蓝”为主要内容,由农业农村、科协、商务等部门共同发力,调研掌握各村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技术需求,改变以往“套餐式”培训为按需“点餐”。推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2021年至2024年,共成功申报扶持项目112个,精准选定2025年扶持村项目25个,对项目建设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推动全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提质增效。

产业兴旺,还要治理有效。为提升治理效能,辽阳市科学设置农村网格,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体系,提升为民服务效率;推广“党建+数字化”治理模式,整合村级党务、政务、服务等功能,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低保申请、宅基地审批等高频事项“一屏通办”;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行积分制管理,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纳入积分考核,激发村民参与的内生动力。

“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行动,立足整体、着眼系统、注重融合、尊重差异,根据不同村级组织特点找准主攻方向,强化分类指导,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从自我发展走向协同用力、从个别推进走向整体提升、从简单粗放走向精准施策,以高质量党建有力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辽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刘杰)

(责编:王珂园、王先进)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